close

收入寡又不均 通膨下難拚內需

更新日期:2010/10/30 03:00 記者洪肇君/綜合報導

旺報【記者洪肇君/綜合報導】

 

大陸面臨通貨膨脹壓力,但白領階級多年未調工資,且稅負未減,造成消費力下降,政府卻希望以擴大內需擴張需求。《人民日報》昨天刊出白領階級的心聲。

 

6年前,陳靜大學畢業後留在北京工作,每月工資3000多元(人民幣,下同)。6年過後,陳靜成為部門主管,工資卻剛過4000元。「這個工資,在北京生活壓力很大。走進大商場,動輒兩三千元一件的衣服,叫人心慌,哪裡還有勇氣逛下去。」

 

大陸全國總工會上半年進行一項職工收入調查,結果顯示,23.4%的職工5年未增加工資。居民收入增長比例過低,意味著百姓沒有分享到經濟發展成果,長此以往,居民消費能力必然下滑。

 

居民收入比重大降

 

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國家統計資料顯示,政府、企業、居民是國民收入三大分配主體,改革開放初期,這三大主體所占比例是24:20:56,目前分配比例則是33:30:37。國家和企業分得多,居民分得少,成為現有分配格局的特點。

 

不僅工資增幅慢,不同行業、群體的收入差距更令人擔心。占全大陸職工人數不到8%的壟斷行業從業人員的工資和工資外收入總額,相當於當年全大陸職工工資總額的55%;20個行業門類收入差距平均接近5倍,有的行業職工實際收入是其他行業的10倍。

 

增加工資、縮小差距成為推進收入分配改革的共識。今年以來,各省市紛紛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大部分省市上升幅度都達到10%左右,有的甚至調高25%;還有一些省市提出「工資倍增計畫」,期待十二五期間達成倍增目標。

 

但工資收入之外,白領階級的稅負也讓人吃不消,《人民日報》舉一大學副教授為例,每月基本工資、獎金、各項補貼合計8000多元,每月繳納的個人所得稅近千元;但這位副教授的大學同學開廣告公司,每月個人所得稅不足百元。原來,這位同學將自己工資申報僅3000多元,合法節稅又將許多開銷報公司帳,日子過得比副教授滋潤許多。

 

個稅制度未盡公平

 

大陸自1994年實行新稅制,個人所得稅制度在調節收入分配、體現社會公平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十多年來,收入差距仍在不斷擴大。

 

2009年的個人所得稅中,中低收入階層的納稅額占稅收總額的65%以上,而高收入者的納稅額占稅收總額只有30%左右,這讓人很難理解。

 

大陸現行個稅政策,2000元為起徵點,超出部分在500─2000元的適用10%稅率,2000─5000元的適用15%稅率,5000─18000元適用20%稅率。

 

大學副教授認為,十多年前月收入2000元或許可稱得上是中高收入,現在物價飛漲,一個城市家庭若只有1份收入,2000元肯定活不下去。

 

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實現「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專家表示「普漲」不僅意味著工資要漲,基本公共服務更要漲,盡快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而這個均等化涉及義務教育、醫療、住房、治安、社保、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等方面。據發達國家經驗,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至少可使貧富差距拉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傑克 的頭像
    傑克

    台中七期豪宅專賣商順曜 0989-455-670

    傑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