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科技 (3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牆體僅1/2厚」 難防輻射?爆核四弊

更新日期:2011/03/15 13:48 古彩彥 薛孝安

福島核電廠接連爆炸之後,台灣會不會有類似危機,台電上午召開記者會強調,3座核電廠都可以防範10公尺以上的海嘯,只要在設計基準以內,就不用擔心,但如果海嘯大到超過原先設計,則很難論定,但是這個時候卻有核四廠的工程師爆料,說核四部分牆體興建的厚度只有當初設計的一半,不能防輻射,遭到立委痛批,但台電反駁說,部分牆體是混凝土加鐵砂,不需要太厚,就能防輻射。

 

日本福島核電廠爆炸,立委說台灣核四則有「人禍未爆彈」。立委林淑芬:「因為良心不安,爆發出來告訴我們,原來(核四)中看不中用。」

立委痛批核四,任意修改奇異公司的設計圖,導致部分牆體的厚度,只有原先的一半,無法防止輻射,甚至有核四工程師,公佈錄音帶。錄音帶內容:「你去看一下、看它多爛,那台電有沒有付(錢)。」

內部對話,坦承有些承包商爛到可以給錢,甚至還聽得出來,工程師被施壓,要撥款給廠商。錄音帶內容:「幹麻跟外面人講說,課長壓著你要蓋章,哪有壓著你,沒有啊,我只是講說,這個東西今天一定要辦出來。」

針對諸多質疑,台電強調安全絕對沒有問題,台電表示,是廠商為了自身利益,才會有人出來爆料,核四公安的爭議,變成口水戰,只是受到福島爆炸事件的影響,本來預計年底投入燃料試運轉的核四廠,恐怕時程得再往後延。

傑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強震效應 地球自轉變快了

更新日期:2011/03/12 08:49

(中央社台北12日電)你幾乎不會察覺到,但這是個事實。科學家表示,因為日本發生強震,導致昨天地球自轉快了1.6微秒。

 

美聯社(AP)今天引述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地球物理學家葛羅斯(Richard Gross)的計算,因為日本發生規模8.9強震,導致地球自轉快了1.6微秒。1微秒是百萬分之一秒。

 

這次地震造成地球自轉加速的程度,比去年智利地震所造成的影響還大一點,但是2004年蘇門答臘強震,使得當天地球自轉快了6.8微秒。

 

這次日本地震是1900年以來第5大強震。1000312

 

東北地震 改變東京地震機率

 

(中央社巴黎11日綜合外電報導)地震學家今天快速並大量研究數據,希望搞清楚這次撼動日本的規模8.9地震是否使得支撐東京的海濱盆地發生超級大地震的機率增加。東京有3000萬居民。

 

法新社報導,日本政府地震研究委員會(Earthquake Research Committee)長久以來一直警告,東京在未來數十年發生規模8.0或更大的地震機率很高。

 

專家說,目前還無法得知今天搖撼日本東北部並引爆10公尺海嘯的地殼變動是否會增加東京發生大地震的機率。

 

這甚至可能降低東京發生超級大地震的機率。

 

蘇黎世(Zurich)瑞士地震研究所(Swiss Seismological Service)地震學家渥斯納(Jochen Woessner)說:「科學界將激烈辯論這一點。」

 

但專家都同意,不管是哪一種情況,今天的地震肯定會造成影響。

 

愛爾蘭厄爾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Ulster)地球物理學教授麥克羅斯基(John McCloskey)提到支撐大東京地區的濱海盆地說:「它與關東平原發生強烈互動的可能性非常高。」

 

麥克羅斯基說,地震不一定會釋放壓力,有時會重新分配壓力。

 

他說:「在地震發生時,沒有受災的地方,實際上可能因為鄰近地區發生的地震而承受更多壓力。但我們此刻無法說,這次地震讓下次地震發生機率變高或變低。」

 

法國史特拉斯堡大學(Strasbourg University)地震學家弗涅(Jerome Vergne)說:「東京發生地震的機率不可能減少。」

 

他接受訪問時說,只有本次地震震央北部地區的壓力釋放出來。

 

他說:「壓力增加可能將東京附近發生地震的日子往前拉。」

 

東京距離海底三向聯結構造(triple junction或稱三重點,三叉點)僅300公里,此地有3個地球板塊交會。

 

東京位於歐亞板塊上方,在這個板塊下方是菲律賓海板塊(Philippine Sea),從南方潛沒,太平洋板塊又同時從東邊往下滑入歐亞與菲律賓海板塊下方。

 

潛沒的過程不一定是緩慢且穩定,但發生「黏滑」的情況,會引起大規模震撼,然而不常發生。

 

專家計算過,東京本身或附近發生大地震,可能造成1兆美元損失。

 

科學家10年來研發出電腦程式,以3D衡量地球外殼壓力,讓我們得以知道這些壓力可能對鄰近斷層造成什麼影響。

 

英國德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構造地質學教授霍德華斯(Bob Holdsworth)說,可能需要數日,甚至數週,才能知道東京地底下的地殼定時炸彈引爆時間是否已經改變。

 

他說:「當某個斷層發生大變動,會影響鄰近斷層的反應。這些斷層與之前一樣,能夠彼此溝通。」

 

麥克羅斯基說,今天的8.9地震雖然規模更大,嚴格而言,還是2天前規模7.2地震的餘震。

 

他說:「我們計算出來,9日7.2地震的壓力區,與引發這起地震的壓力區相同。」

 

他補充說,但要將這些點與數百公里外的東京地區連結起來是非常的困難。

 

專家也希望找出地球每年數千起地震的發生模式。

 

霍德華斯指出最近發生在祕魯印尼、中國及智利的地震:「我們知道地震發生是成串的,以空間或時間來說都是這樣。」

 

他說:「1957至1964年有類似的發生期,太平洋火環在這段期間發生3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震。」

 

美聯社報導,美國地質調查所(the U.S. Geological Survey)資深地震與地質災害科學顧問艾普爾蓋特(David Applegate)說,今天的地震是將近1200年以來,亞太地區最強烈的地震。

 

他說,這起地震撕裂240公里長80公里寬的地殼。

 

他還說,這起地震造成的日本建築物結構受損金額可能高達數千萬美元

傑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海嘯紀錄 350年6次

更新日期:2011/03/14 17:26

(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14日電)據花蓮大漢技術學院土木工程與資源管理系主任王錦華研究指出,從文獻記載顯示,自1661年至今,台灣疑似發生海嘯的紀錄有6次,其中1867年發生在基隆的海嘯造成數百人死亡。

 

花蓮縣政府於民國95年委託王錦華研究「花蓮縣海嘯潛勢區域避難場所規劃」問題,研究報告中指出,經查閱相關歷史文獻記載發現,台灣從1661年起至今,疑似海嘯紀錄約有6次。

 

王錦華指出,德國人海卜脫(Herport)所著的旅行記中,最早發現有疑似海嘯的記載。1661年1月某日清晨6時開始地震,歷時約30分鐘,安平房屋倒塌23棟,有3艘入港的船隻在水中激烈震動,還有一件最令人驚奇的事,就是海水曾被捲入空中,形狀像雲。

 

清朝乾隆時代台灣知縣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記載,1721年1月5日,日震數次,房屋傾倒,壓死居民。明清史料戊編載朱一貴稱,「因地震,海水冷漲」。王錦華說,從記載研判,海水上漲可能與地震有關,有地震海嘯的可能。

 

王錦華指出,在台灣采訪冊「詳異.地震」記載,1781年4、5月在屏東佳冬附近,海水暴吼如雷,巨湧排空水漲數十丈;1792年泊舟鹿耳門,船常搖蕩,不為異也。忽無風,水湧起數丈。

 

阿瓦力茲(Alvarez)著「福爾摩薩(Formosa)」書中記載,1866年12月16日上午8時20分,發生地震,約歷1分鐘,樹林、房舍及港中船隻,無不震動;河水陡落3尺,忽又上升,似將發生水災

 

淡水廳志記載,1867年12月18日,台灣北部發生地震,當天有15次連續地震,基隆(雞籠頭,金包里)沿海山傾,地裂,全島震動,基隆全市房屋倒壞,死者數百人,基隆港海水向外海流出,港內海底露出,瞬間巨浪捲進,船隻被沖上市內,釀成重大災害,淡水也有地裂,海嘯,數百人被淹死。

 

王錦華表示,這6次在歷史文獻資料中記載的疑似海嘯,以1867年基隆的海嘯災害最為嚴重,也比較能確定是台灣近海地震引發的海嘯。

 

花蓮也有海嘯紀錄,分別是在1951年10月20日、1960年5月24日、1963年10月13日、1964年3月28日,王錦華說,這4次海嘯是花蓮驗潮站的紀錄,但規模都相當小,浪高在30公分以下。

傑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面上升 學者:沒得防只能逃

更新日期:2011/05/23 19:50

(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23日電)澳洲報告指出,全球海平面因暖化效應將在1世紀內升高1公尺。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汪中和呼籲,台灣海平面上升是全球平均值2倍以上,因應辦法只能逃到高處,政府應立即策略遷都。

 

澳洲氣候委員會報告指出,全球暖化使海平面上升,氣候委員會委員史蒂芬(Will Steffen)也提出預測,「2100年的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幅度,相較1990年將高出0.5至1公尺」。

 

對於國際預測全球海平面將在1世紀內上升1公尺趨勢,中研院地球科學所研究員汪中和表示,台灣因為地理環境加上地球自轉方向,海平面上升的高度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以上。

 

汪中和說,台灣地理位置在東北半球加上地球自轉方向是西向東轉,又是海洋潮流匯聚之地,因此台灣海平面上升平均值會是全球平均值2倍以上,海拔高度2公尺以下的地區非常危險。

 

汪中和表示,海平面上升不僅僅代表水位上升而已,暴潮巨浪襲台的機率也會大幅增加。「台灣東岸是岩岸地形可有部分天然阻隔,西半部沿海平原則較危險,而北端蘭陽平原也因地層下陷,恐成為海平面上升最先受影響地區」。

 

全球暖化使海平面上升,汪中和預估,這個世紀末台灣海平面就會上升1.5公尺到3公尺,其中關渡、五股、社子島最先被淹,預估台北盆地會有1/3被淹沒,他說,「海拔10公尺以下、距離海岸4公里內的地區都是危險地區,應儘量遠離」。

 

究竟台灣在未來1世紀內,能以何作為來防範?汪中和說,「沒得防,只有逃」。他說,只有逃到更高處才有救,政府也應該在現在就擬出遷都計畫並執行,就像穿著舊衣要趕製新衣,「如果現在不做,肯定來不及」。

 

汪中和說,現在台北盆地都靠抽水系統工程來防止淹水,台灣也有多處屬地層下陷地區,「日本是全球防海嘯工程技術相對成熟的國家,以日本海嘯經驗給我們的啟示是,人類即使投入巨額工程,都難以抵擋巨大天災」。1000523

 

 

 

傑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尼拉海溝若大震 核三廠恐滅頂

更新日期:2011/05/16 04:11

自由時報記者陳炳宏/台北報導〕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吳祚任以「侵台海嘯之研究」為題表示,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引起的海嘯,發生在四百年來都沒發生大地震的安全區域;就學理上而言,台灣南端馬尼拉海溝已經超過二二五年並無大地震(海嘯)發生,一旦發生規模八.五地震,會對核三廠造成毀滅性破壞,根據模擬推算,海嘯浪高將達十一公尺,能簡單越過二十二公尺堤防;目前核三廠防波堤高度才十五公尺,根本無法抵擋。

 

台灣科學教育館昨舉辦大眾科學講座「不得不面對的真相—大自然反撲後的省思」,吳祚任指出,馬尼拉海溝到台灣南端這一區域,情況極類似日本宮城大地震前夕;根據地震重現期分析,馬尼拉海溝發生規模八.五的地震,其重現期為二○五年,規模九則為六六七年,根據這兩個數據可發現,去掉過去四四○年的人類記錄歷史,只剩兩百多年的時間來發生規模九的超級地震,規模八.五的大地震早該發生卻尚未發生。

 

學者:已蘊藏可觀動能

 

吳祚任表示,地震規模與板塊錯動量有關,若板塊每年以八.七公分錯動,乘上四四○年,則馬尼拉海溝附近板塊錯動量已高達三十八公尺,而歷史上排名第一的一九六○年規模九.五智利海嘯,其錯動量約為四十公尺;由數據可知,馬尼拉海溝已蘊藏相當可觀之能量,未來可能引發大規模地震。

 

吳祚任也表示。北部核一廠、核二廠,須防範海底山崩引發大海嘯,一八六七年,基隆就曾發生過大海嘯,當時就是海底山崩,也出現慘重傷亡;根據當時在基隆英國海關服務的外國人報告指出,地震發生約十五秒,基隆港的海水流出,留下海底暴露,港內的船一瞬間留在乾的海底,而另一瞬間折回的巨大波浪,以驚人的速度猛衝街上,市街當場變成廢墟。

 

吳祚任表示,如果馬尼拉海溝真的發生規模八.五以上地震,屏東、高雄、台南沿海都將受到波及,而且期間長達八個小時,政府應該教育民眾,海嘯一來,立即發布警報,民眾要把握半小時的緩衝時間,趕快往內陸或高處跑。

傑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基解密 21世紀無秘密可言

更新日期:2010/11/29 13:58

(中央社華盛頓29日綜合外電報導)爆料網站維基解密(WikiLeaks)最近公布約25萬份美國國務院機密電文,包括外交官與駐在國政府的外交討論細節,顯示在資訊時代,偷取龐大資料是多麼容易,保持機密又是多麼的困難。

 

美國和其他政府這一陣子不斷在說,洩漏這些電文恐損及國際外交,然而,目前為止,有人認為曝光文件可能會讓美國外交官難堪,但還不致動搖美國與國際間的任何關係。

 

這些機密外交電文,有些是全文遭到披露,有些是部分曝光,都屬機密性質且經常是直言無諱,透露了駐外資深外交官的觀點與情報,而這些情資通常都是必須保守數十年的秘密。

 

  美國政府高層官員最近在十幾個國家忙著消毒,希望能降低電文公諸於世可能造成的傷害,這些國家包括澳洲、英國、加拿大以色列土耳其等美國主要盟邦。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這些電文「破天荒地讓人一窺世界各地大使館的密室交涉,對外國領袖直言無諱的看法,及對核子與恐怖分子威脅的率直評估」。

 

  義大利外交部長佛拉第尼(Franco Frattini)28日表示,維基解密公布美國政府機密文件,將成為「全球外交的911事件」。他警告,文件會「破壞國家之間的信任關係」。

 

  英國前駐華盛頓大使梅爾(Christopher Meyer)說:「(維基解密事件)不會限制外交官在報告中的坦誠,但大家將思考電子通訊和檔案庫的安全度,紙本時代,不可能有這麼龐大的資料失竊。」

 

  這是各國政府很快就學到的一個教訓。英國官方就因數度遺失光碟,弄丟數千筆民眾個人資料,多次受窘;同時也有專家指出,駭客從西方企業偷走了數卡車的敏感資訊。

 

  在最近公布的案例中,例如今年稍早曝光有關美國在伊拉克阿富汗戰爭的多年軍事日誌,顯示遭洩露的文件僅是由一個人偷竊取得。美國陸軍士兵曼寧(Bradley Manning)已被控洩露機密資料,已遭軍事拘留。991129 

 

 

 

傑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e: Re: 『阿凡達』帶給地球人的省思
版主 於2010/01/13 下午 03:05:56發表文章


轉成繁體中文,讓需要看繁體的人看得比較快點!

1. 主題:永不枯竭的能源:尼古拉•特斯拉的“特斯拉線圈”(
尼古拉•特斯拉

科學界有一個普遍共識,人類歷史上曾經存在過兩個公認的曠世天才:達•芬奇和尼古拉•特斯拉。尼古拉•特斯拉是電氣化領域的先驅,是他發明和創造了交流電系統,發明了電機和高壓變壓器,對現代世界工業產生了深遠影響。我們的家之所以能有燈光也要感謝特斯拉。特斯拉創造出了第一台無線電遙控的機器、機器人工程學原理和太陽能驅動的發動機、X光設備、電能儀錶、汽車速度儀錶、冷光燈、電子鐘、電子治療儀……他在科學和工程學領域取得了大約1千項發明。而當今世界的科學發明體系仍然建立在特斯拉留下的遺產之上。特斯拉率先提出的概念有電子顯微鏡、鐳射、電視、移動電話,互聯網和許多其他與我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事物。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曠世奇才,卻一生坎坷,備受同行和鉅賈為維護自己的利益對他的肆意打壓,以至於他在科學史上的地位,長期都未能得到公正的評價。在嚴重的經濟利益威脅下,特斯拉即大受愛迪生抨擊,並冠以「科學異端」之名,一場慘無人道的「科學迫害」則應運而起。

下面介紹其中的一個發明。


一.先看熱鬧:世界各地愛好者DIY的特斯拉線圈

【轉載:http://www.xici.net/b365041/d57071288.htm】

特斯拉線圈的原理是使用變壓器使普通電壓升壓,然後經由兩極線圈,從放電終端放電的設備。通俗一點說,它是一個人工閃電製造器。(還是不太懂的話,建議去翻翻高中的電學部分.)





由愛好者Peter Terren製作的大型特斯拉線圈,我們可以看到他玩出的各種花樣:閃電束穿過籃球架和梯子,放電終端旋轉放電後將汽車、人包圍的精彩照片



這個還有一個近乎瘋狂的實驗,Peter稱它“泳池火花”。首先聲明,這個實驗是絕對禁止!電學高手也不例外,因為一個小小的錯誤就能讓實驗者瞬間化成灰。



(更多精彩圖片還是去看原帖吧,不一一轉載了)

二、神奇的特斯拉線圈:

當大家聽到「免費能源」、「用之不竭的電力」、「能量輸出(Power Output)的必v竟然大過其本身之消耗必v」或是「每月所消耗的電費皆是免費」等名詞,或以為是妙想天開或是天方夜譚。但可能大家有所不知在過去的 100年裏已經有為數不少的「免費能源」發明已經研製出來了,如Ronald V. Hansch發明的Hansch發電機,Francisco Pacheco發明的電解氫發電機(Bi-polar Auto Electrolytic Hydrogen Generator),Jasper L. James 的溫差發電機(Thermionic-Thermoelectric Generator),Yull Brown以水為燃料之氫氧引擎,Joseph Newman的Gray馬達等發電裝置。其實在神所創造的地球裏本是蘊藏著無窮無盡的電力資源,除了現時的石油和煤外,就如眾所皆知的地心磁場、太陽能、風力發電、水、氫與氧和溫差等。這些既免費又用之不竭的資源,其實曾被不少科學家所善用了,而發明出很多「免費能源」的發明。可是這些科學上之瑰寶,一直被人刻意的壓抑和剔除。甚至,過去這些科學家有不少皆遭到無理的阻撓、壓抑、譭謗、捸捕、恐嚇和謀殺。今日在這資訊氾濫的年代,有很多的事實的真相皆被某些財團或媒體所封鎖著。



  就如在1889年科學家特斯拉(Nikola Tesla)研究的「特斯拉線圈」(Tesla Coil),當時他對磁場的認識可算是亙古未有,後人更以磁力線密度單位:1 Tesla(特斯拉)=10000 Gause(高斯)以表揚他在磁力學的貢獻。在不斷的研究中他發現了「共震現象」,原來在特定的環境下,一個機械系統震動的震幅,不論是聲學的或是電學的都有相當高的震幅。而特斯拉則利用了此原理所出現的「磁力共震現象」,而製造出一個變壓器,名為「特斯拉線圈」,它能夠產生極高的「高壓電流」。他其中一個命名為「沃登克裏弗計畫」(Wardendyffe Project)的構思就是在美國長島(Long Island)建設一座足可輸出100萬匹「交流電流」的「特斯拉線圈」。



  「特斯拉線圈」結構基本上,由一個感應圈、兩個特大電容器和一個線圈互感器所組成。

該「線圈」其一特性,是能夠生產出既高頻又低電流的「高壓交流電」。這種「高頻電流」可經由空氣作遠距離的「無線傳電」達至另一個「接收器」處,並且對人體絕無不良影響。可能大家未曾聽聞過現時5060赫茲(Hz)的「交流電」轉化為「高頻的電流」後,即使流經人體也不會導致出現電阻的情況,因而引致損害。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特斯拉更展示經由「特斯拉線圈」輸出的「高頻電流」流經自己的身體,而使一顆「無線燈泡」發亮。
更神奇的是,在特斯拉的研究中,他發現了只要藉著一座「電力發射塔」,方圓周圍的「電力接收器」(特製的電容)就可以接收到這種「無線電力」,甚至絕不會因為過量的「接收器」而減低其「輸電必v」,假若「發射塔」發射出600W電力,30英里內所有「接收器」皆可接收到600W電力。

特斯拉線圈乃是一項科技發明,不單能夠遠距離傳送資訊電波,還能將能量(電力)轉化為高頻電波,使人類能進入一個無污染的「免費能源」生活裏。可是在我們現今的生活中,只應用了「無線通訊」這方面的技術而已。此項世界廣播系統則被命名為「沃登克裏弗計畫」(Wardendyffe Project)。無線供電已經確認可行:英代爾展示的“無線供電”技術可以傳輸60瓦動力幾英尺遠的同時還能保持75%的效率。


三、一個相似產品:礦石收音機

簡單的礦石收音機可以只有一個線圈,可變電容器,檢波器還有耳機構成,由於只有一個調諧回路而被稱為“單回路礦石收音機”,這樣的機器,在配用良好的天地線時可以接受當地或稍遠一點的電臺。一座電臺,可以向無數台礦石收音機傳遞信號,這個算不算永不消失的電波呢?



四、更多分析

特斯拉把地球作為內導體,地球電離層作為外導體,通過他的放大發射機,使用這種

放大發射機特有的徑向電磁波振盪模式,在地球與電離層之間建立

傳統特斯拉線圈原理圖起大約8赫茲的低頻共振,利用環繞地球的表面電磁波來傳輸能量。這一系統與現代無線電廣播的能量發射機制不同,而與交流電力網中的交流發電機與輸電線的關係類似,當沒有電力接收端的時候,發射機只與天地諧振腔交換無功能量,整個系統只有很少的有功損耗,而如果是一般的無線電廣播,發射的能量則全部在空間中損耗掉了。特斯拉有生之年沒有財力實現這一主張。後人從理論上完全證實了這種方案的可行性,證明這種方案不僅可行,而且效率極高,對生態安全,並且不會干擾無線電通信。只不過涉及到世界範圍內的能量廣播和免費獲取,在現有的政治和經濟體制下,無人實際問津這種主張。
特斯拉線圈的線路和原理都非常簡單,但要將它調整到與環境完美的共振很不容易,特斯拉就是特別擅長這項技藝的人。


五、動手DIY

百年科學傳奇——人造閃電-特斯拉線圈製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c72bc0100dp0v.html




呵呵,粗看這個原理圖,有點像微波爐哦。這不,一哥們還真把5個微波爐改造成了一個特斯拉線圈:

來自http://ask.koubei.com/question/1508100404520.html

最近想做個特斯拉線圈,挺酷的。準備用5個微波爐變壓器高壓側串聯,輸出10KV 300MA。再用10個95°的過溫保護器,每個微波爐變壓器鐵心上裝一個,線圈裏粘上一個。電容用2kv 0.047UF的電容串聯十個,再並聯20組,共是20KV 0.094UF。火花隙用兩個100G砝碼,各用線吊起來,一個固定不動,一個可以調節放電距離。初級線圈用硬電線繞7圈。次級用直徑15釐米的下水管2.5米上面用0.5毫米的漆包線繞1500圈。

誰想做可以照我這樣做,誰有新方法也可以告訴我。

淘寶上搜一搜就行了,我試了,全能搜到!
www.taobao.com

電容也能用微波爐電容,1.07u的並聯12個。

旋轉打火器也不錯,去淘寶買個5000轉的12v馬達連上剪好的純銅片。


六、評論

該設備巧妙地利用了地球磁場,也算是天人合一的傑作

這不就是免費電力嗎?這不就是“永動機”的化身嗎?

解決能源危機的方案似乎已經出現在100年前哦。

也許,破解人類能源危機的技術就是這個被雪藏了100多年的線圈

這也許就是cctv10 播出這個節目的原因。




看了特斯拉的紀錄片後,深感自己的無知,對於這個百年來的科技超人竟然一無所知。更不要說遠古的東西了。
也深感科技對政治的依賴,即是西方自己內部也是鬥爭激烈、殘酷 。從這裏可以看出,我們的中醫被西方成為”偽科學“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這恰恰說明中醫的重要價值。 數學和電磁學都不是我的專業和愛好,對於我來說,做這個線圈還不如好好研究中醫。
20090619補充:

剛剛CCTV10人物傳記欄目裏播放了Nikola Tesla,對一個一百年到半個多世紀前的科學家至今不敢完全解密,羞羞答答,可見其殺傷力!Tesla的一些英文和俄文版本的論文文獻現在已經不難在文獻庫裏搜索到,電視裏說了,蘇聯是得到Tesla技術的國家之一,所以毛子相關的技術研發也是有的。電視中也說了,Tesla的一些技術已經被用於戰爭...... 補充一點:晚年的Tesla致力於免費能源的獲取和無線傳送,這極大威脅到了當時黴國的能源巨頭,在愛迪生、老魔根和老約翰洛克菲勒的聯手打壓下,Tesla淡出了歷史舞臺,但是卻得到了GE當時最大股東George Taylor Fulford的資助,可惜George Taylor Fulford死於非命,於是有了那位企業家孫子撰寫的“小說”:華幫單挑共濟會.....

傑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毒舌頭與夢想家

一步一腳印  凡走過的 必留下痕跡


毒舌頭與夢想家:從牛頓、達爾文、美蘇太空競賽到比爾.蓋茲等八個科 技競合的故事
Acid tongues and tranquil dreamers : tales of bitter rivalry that fueled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作者:麥可‧懷特/著
譯者:齊若蘭
出版社:遠流

本書大綱:

微積分的發明、氧氣的發現、演化論的提出、電力的普及化、原子彈的發明、DNA的發現,還有衛星升空與網路電腦戰爭等重大科學發現和科技突破,一方面象徵著人類心智的躍進,二來也大幅提升了文明的前進。成就這些偉大發現的牛頓、拉普謝、達爾文、愛迪生、華生、比爾.蓋茲等也因此流傳千古,成為當世與後世所膜拜、崇敬的科學英雄或科技大亨,集所有榮耀於一身,但卻鮮少有人記得他們的競爭對手是誰,他們淪為這些英雄人物光榮事蹟理的配角,蜷縮在寂寞角落裡的二號人物。本書試圖挖掘歷史的某個關鍵片段,重現當時的對峙場景,在當事的主角之外,在旁敲鑼打鼓、搖旗吶喊的啦啦隊更是不可或缺,他們或入戲太深,反成為向前衝鋒的打手,升高衝突,甚至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看看愛迪生的第一號打手哈洛德是如何不擇手段的打擊對手,最後弄出個電椅這名堂來取代原來的吊刑,只為了證明直流電的安全性高於交流電(諷刺的是,大眾最後仍然選擇了交流電作為發電的來源至今)。

《毒舌頭與夢想家》反映了科學家人性本惡的一面,在這裡,這些偉大的科學家不再是頭戴光環的超凡人物,他們和你我這些凡人一樣,面對事業(科學)生涯裡的重大競爭、與步步進逼的競爭對手,稍有不慎到手的鴨子可能就飛了,遑論隨之而來的名與利。在科學的世界裡,是頭腦的競技,也是人性的考驗,所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世人只永遠記得第一名,第二名什麼都不是。在道德與尊榮(想想諾貝爾獎吧)之間,你要哪一個?獨自落寞或受萬人膜拜?沒有方程式、也沒有滔滔不絕的科學論述,我們看到了一個個精采的故事與人物在千年長河中,依序登場,看到了人類最偉大心智的迸放,也看到了人性的卑劣與掙扎,看到你我崇拜的英雄不堪的一面,是驚愕,但卻有著更多的諒解。想想,沒有了他們不凡的想像與偏執的不服輸個性,今天的科技文明或許是另一番面貌,科學史恐怕也會死寂許多,我們也看不到言語辛辣的牛頓說出:「如果我能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暗諷對手之一虎克是個畸形的小矮子。科學因為人性而更人性,也益發精彩。

作者:麥可‧懷特(Michael White),曾經擔任英國GQ雜誌的科學編輯,英國牛津狄恩布克寄宿中學(D'Overbroeck's College)科學研究與科學演講科的科主任。懷特除了是一位科學作家,發表過上百篇報導當代前沿科學的文章之外,還是一位音樂人,曾經是一九八0年代著名樂團湯普森雙胞胎(Thompson Twins)的團員之一。此外,他也是Discovery頻道The Science of the Impossible系列影片的顧問。已出版二十本書籍作品,包含了《史蒂芬‧霍金》(與約翰‧葛里賓[John Gribbin]共同撰寫)和《牛頓》二本暢銷傳記。目前與妻兒定居於英格蘭。

以上資料來自博客來書店


 

直流電與交流電的戰爭 (愛迪生vs.特斯拉,1884~1893)

此篇文章出自《毒舌頭與夢想家》第四章,Michael White著 / 齊若蘭譯

遠流博識網 書摘

http://www.ylib.com/Preview/default.asp?DocNo=210&SNO=888

愛迪生在紐約第五大道的辦公室中,向特斯拉解釋他在協調發電機同步運作時碰到的問題,他告訴特斯拉,如果他能想出實際的解決辦法,就可以拿到五萬美金的報酬。特斯拉再度欣然迎接挑戰,而且太過天真而性急,沒有堅持先簽訂書面協議,就迫不及待地投入工作,改進自己原本設計的調節器,以便能達到愛迪生的要求,連結好幾個龐大的發電機,以供電給需要四百燭光照明設備的戲院和辦公室。

他把其他工作都先放在一旁,不眠不休地長時間工作了一年,發明了二十四項各種用途的設計,還有一個原創的控制系統。這些設計全都經過完整的測試,並且展示給愛迪生看。愛迪生非常高興,他為這些設計申請專利,並且立刻大量生產。

完成了任務後,特斯拉覺得該是領賞的時候了,於是他求見愛迪生,希望討論該得的報酬。由於他們早就答應了這筆賞金,特斯拉心想,他需要做的大概不外乎簽幾份文件,然後錢就會轉到他的帳戶中。這一回,他終於可以設立自己的實驗室,開發他在腦子裡構思已久的機器。但是,當然特斯拉再度受騙了。當他正式提出要求時,愛迪生只是微微笑著,告訴他:「特斯拉,你完全不明白我們的美式幽默。」

特斯拉十分震驚,也大感憤怒。他已經被愛迪生和他的公司騙了兩次。於是他轉頭就走,永遠不再和愛迪生說話。電流之戰就此展開。

正如我們所見,到了一八八○年代初期,愛迪生已經成為當代的代表性人物。媒體崇拜他,在社會大眾心目中,他完美無瑕,是新時代最偉大的天才。但是至少有一個人不作如是想。

愛迪生對待特斯拉的方式,令特斯拉十分沮喪,當他走出愛迪生電燈公司時,儘管他在電機領域備受尊崇,工作資歷顯赫,他卻心灰意冷,完全不想再當電機工程師。即使當時身無分文,棲身於廉價公寓中,還在夢想能獲得必需的資金從事研究,他卻選擇當個日薪兩美元的普通工人。

實在難以想像,像特斯拉這樣的一個人居然在建築工地工作。當然,他身強力壯,也還算年輕,但是他的活力主要來自於他的思想,而非他的肌肉。除了新工作對於體能的要求很高之外,他的性情也不適合這樣的工作。特斯拉有嚴重的潔癖,他痛恨灰塵汙垢,非常關心衛生問題,每天不停地洗手,房間隨時都保持得一塵不染。我們必須想像一下,特斯拉,這位孤僻的老外在天寒地凍的紐約建築工地做苦工,沒有辦法和同事好好溝通,每天氣沖沖地批評愛迪生的不是,嚷嚷著自己那些瘋狂的發明點子,其他工人可能只把他當瘋子。但是,特斯拉的韌性很強。後來許多人都認為他不好相處,由於手腕不夠靈活,也錯失了大好機會,但是從年少時期,特斯拉就倚賴這種個性將自己孤立起來,同時也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驚人的是,他就這樣挖溝搬磚,打了一年工,直到有一位工頭老是聽到特斯拉談論如何利用比愛迪生更好的方法來發展電力照明系統,開始對特斯拉古怪的談話產生興趣,他才得到解救。

這位工頭的朋友恰好是西聯電報公司的主管布朗恩(A. K. Brown),布朗恩很希望能開發出足以在市場上和愛迪生電燈分庭抗禮的照明系統。他們立刻提供資金援助,特斯拉發現,他手中突然之間持有「特斯拉電力公司」一半的股份,掌握了關鍵決策權,其餘的股份則由布朗恩所持有。一八八八年初,特斯拉離開工地,搬進小公寓裡,也設置了一間小小的實驗室,開始建造已經在腦海中醞釀了六年的發電機。

半年後,他完成了發電機的原型,把機器送去康乃爾大學測試,同時申請專利,也獲得通過。接著在一八八八年五月六日,在特斯拉放下鏟子改拿電壓計後不到一年,美國電機工程師學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邀請他去演講,講解新發明,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

他詳細描繪他如何建造交流電發電機,以及相關的交流電馬達。他的中學老師波舒爾曾經聲稱他絕對不可能製造出交流電馬達,因為當電流改變方向時,馬達的電樞會轉回到相反的方向。的確,自從法拉第製造出第一具發電機,並且試圖利用交流電來令馬達運轉之後,這就是大家公認的現象。

特斯拉所提出的漂亮解決方案是,運用兩道互不協調的交流電,因此當第一道電流改變方向,電樞正準備停止運轉而轉變方向時,與第一道電流不協調的第二道電流又重新讓電樞照原本的方向轉動。當第二道電流的效力開始消失時,第一道電流又適時取而代之,因此電樞會一直穩定地轉動,馬達也持續運轉。

這次會議本身倒不見得產生了偉大的商業利益,特斯拉的構想走在當代理論的尖端,大多數聽眾對於這樣一部小機器是否真能大規模地應用在產業和家庭中,仍然抱著懷疑的態度。但是,應布朗恩之邀前來聽講的朋友中,卻有一位是能幫助特斯拉實現夢想的少數人之一。

威斯汀豪斯也熱愛發明,他出身富豪之家,他的家族由於為愈來愈普及的鐵路網設計和建造鐵道車輛而致富。威斯汀豪斯年輕時就發明了火車的氣壓式剎車,因而對電力的應用產生濃厚的興趣。他熟讀有關電的理論,並且為了與愛迪生的發明分庭抗禮,設計出交流電系統的大致輪廓。在遇見特斯拉之前,他已經以五萬美元的代價,買下英國的變壓器專利,這項技術可以將交流電發電機的高電壓降至安全水準,因此可以將電流用在家庭電器上。後來,他又繼續研究整合照明系統所需的其他設備。

威斯汀豪斯可不是愛迪生的朋友。他很清楚為了掌握整個電燈市場,所有的元素都必須齊備,而且必須由一家公司掌控主要元素,因此他採取了不道德的手法製造出幾乎和愛迪生的專利電燈泡完全一樣的產品。他從愛迪生的競爭對手那兒買到了燈絲的專利技術,這種技術十分接近愛迪生的技術,但卻略遜一籌,經過改良後(後來證明這樣做是違法的),簡直和愛迪生的原創設計完全一樣。威斯汀豪斯接著就把燈絲融入自己的設計中,完成了交流電電力系統。儘管如此,如果要生產這套系統的話,威斯汀豪斯仍然欠缺幾個要素。最重要的是,威斯汀豪斯不懂得設計交流電發電機或電動機,而這正是特斯拉在演講中展示的裝置。

對於現代電子工程技術的發展而言,很幸運的是,特斯拉和威斯汀豪斯一見面就惺惺相惜。演講會後第二天,威斯汀豪斯就造訪特斯拉的新實驗室,特斯拉當場展示了許多自己的發明,兩人開始討論如何創造出優於愛迪生的供電系統。
一旦領悟到特斯拉的新發明正是他所欠缺的重要元素,威斯汀豪斯立刻開出條件:一百萬美元的機器預付款,以及系統每供應一馬力的電量,特斯拉就可以獲得一美元的權利金。

如果要以長遠的眼光來看這件事的意義,我們不妨先把一百萬美金拋諸腦後,只考慮權利金的意義。之後的十年內,工業化國家每個月都要消耗數百萬馬力的電量。到了今天,全世界更是每秒鐘都會消耗幾百萬馬力的電量。如果大家都恪守當時的約定,沒有因為龐大的商業利益而動搖,自始至終都讓供電系統得以運作的幕後大功臣分一杯羹的話,特斯拉將變成有史以來最富有的人。但實際的發展當然並非如此。當特斯拉埋首開發交流電發電機時,愛迪生也沒有閒著。他一直到處架設獨立的發電站和電力照明系統,推廣直流電供電模式。當時愛迪生的競爭對手是煤氣公司,在宣傳戰中,愛迪生的員工編輯了一系列的小冊子來攻擊煤氣燈的安全紀錄。愛迪生充分利用在媒體界的廣泛人脈,確定一篇接一篇的報導幾乎將煤氣業批評得體無完膚,而且不成比例地誇大報導煤氣爆炸事件。例如,愛迪生公司在小冊子中描述他們最近為一家紐約雜貨批發商安裝的電力系統,如何取代了原本的煤氣設備。小冊子劈頭就說:「每天都有五十個職員整天待在室內工作,目前已經證明煤氣的熱氣有害人體健康,煤氣燈還會損害視力。由敝公司所提供的照明,將不再危害健康。」小冊子中還引用錯誤的資訊,說煤氣燈會引起近視。

愛迪生當然沒有忘記特斯拉,而且他大概也聽說了特斯拉和威斯汀豪斯開始合作的種種傳聞,因為美國東岸的電機工程師圈子其實很小。但是,愛迪生從頭到尾聽到的或許都僅止於謠傳,威斯汀豪斯、特斯拉和他們的同事費盡心思來保守祕密。

特斯拉根本沒有時間和別人討論目前的工作,因為他孜孜不倦地為威斯汀豪斯效命。他在威斯汀豪斯的營運中心匹茲堡待了一年,試圖調整自己的構想,以適應匹茲堡設計師和科學家的想法。但是,這一向不是特斯拉的作風,他獨立工作時的效果最好。最後,威斯汀豪斯終於明白,把特斯拉放在匹茲堡是一大錯誤,於是他安排將特斯拉調回紐約,在自己的實驗室中工作。

回到曼哈頓後,特斯拉終於比較能享受到生活的樂趣。他一向孤僻,但現在他荷包豐滿,經濟獨立,而且熱愛工作。他開始踏入上流社會的社交圈子,經常應邀到高級餐廳參加晚宴,他所描述的古怪實驗,以及電的種種神祕力量,總是能在煩悶無聊的餐會上令社交名流興奮不已。

突然吸引到眾多目光,在特斯拉身上產生了奇怪的影響。由於不習慣受到讚賞,他開始陶醉於成功的滋味。在這段期間,他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在實驗室中工作一整天後,換上晚禮服,招輛計程車到豪華飯店中參加晚宴,或到紐約的時髦餐廳參加有錢朋友的聚會。吃過飯後,他會邀請同伴參觀實驗室,展示自己的發明,用許多把戲和驚人的視覺效果,為來賓製造一場震撼教育。

特斯拉了解電,他生活在電的世界裡,也懂得如何控制電,讓電屈從於他的意志力。當賓客看得目瞪口呆,敬畏有加時,特斯拉會將自己絕緣,然後讓電流通過全身,若是換做別人,這樣的電量早就足以致人於死地。特斯拉會關掉電燈,在一片漆黑中,讓手指間迸發閃光,並且利用感應線圈和發電機的原型,只是用手指著實驗室另一端好像聖誕燈飾般的燈泡串,就能不透過電線而點亮電燈。一位目擊者指出:「他用看不見的手,令物體旋轉,讓不同形狀的球和管子發出五彩光亮,彷彿遙遠的太陽突然有一部分竄入了黑暗的房間中,巨大的線圈冒出礔啪作響的火燄和嘶嘶的火舌,伴隨著通電散發出的硫磺氣味,令人覺得這位魔法師的實驗室彷彿直接與沸騰的地獄相連。當特斯拉讓數十萬伏特的電力通過他的身體,用以點亮一盞電燈,或熔化了他手中的電線時,更加深了這種幻覺。」

這是特斯拉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也是他物質生活最豐富舒適的時期。但是就在特斯拉享受生活時,威斯汀豪斯聲稱特斯拉革命性的設計遠遠優於愛迪生的發明,開始在媒體上公開向愛迪生叫陣。

門羅公園的資深工程師布朗(Harold Brown)是愛迪生最忠誠的擁護者。他一心一意維護愛迪生的利益,最高興的事莫過於沐浴在偉大發明家愛迪生的光環下。悲哀的是,他和愛迪生天性中的陰暗面也臭味相投,兩個人都野心勃勃,不惜踐踏路上一切阻礙。

布朗和愛迪生都心知肚明,要讓社會大眾接受他們的直流電系統而非交流電系統,最好的辦法就是鼓動大眾對於交流電的安全顧慮。愛迪生最近正好成功發動宣傳攻勢,藉著誇大煤氣中毒和爆炸的風險,令民眾轉而反對煤氣燈。但是他們倆都明白,由於兩種供電方式的差別十分微妙,很難向大眾說明箇中差異,因此必須採取比散發小冊子和媒體報導更激烈的宣傳方式。

究竟是愛迪生還是布朗帶頭策畫了宣傳攻勢,試圖推毀威斯汀豪斯的努力和特斯拉的發明,已經不得而知。無論是出於自願或被迫,有一陣子,布朗幾乎變成愛迪生直流電系統的代言人,而且在過程中,他採取了一些令人不舒服的方式。
一八八八年七月三十日,布朗在紐約的哥倫比亞礦業學院召開了一次會議,接著就展開一連串媒體攻勢,報導電流的戰爭。他邀請了許多科學家、記者和電力控管委員會成員參加一系列的討論和展示,希望能警告他們交流電的危險。
會議一開始,布朗就先對交流電系統展開攻擊。他不惜撒謊:「我不是因為任何商業利益而捲入這場爭論,我純粹是出於正義感而站在這裡。目前商業上使用的電流有三種:持續的電流、時斷時續的電流、以及交流電。經過調查後顯示,經過適當的安全措施,我們能確保前兩種電流不會對社會大眾有害,但是第三種電流則會帶來致命的危險。」他停頓一下,觀察聽眾的反應,接著說:「我曾經將一千四百一十伏特的持續電流通到一條狗身上,結果這條狗還是活了下來。但是我只不過把五百伏特的交流電接到狗身上,結果狗兒就一命嗚呼,而且屢試不爽。提倡交流電系統的人口口聲聲說,他能忍受一千伏特的電擊而毫髮無傷,他一定身上帶著避雷針。凡人根本不可能經得起這麼強的電擊,說這話的人要不就是出於無知,要不就是為了商業利益而撒謊。」

他接著又說:「為了證明我的信念是對的。今天,我特別邀請各位先生在此時此地見證我們的動物電力實驗。」
然後,布朗為一隻關在籠子裡的大狗戴上口罩,並且用粗皮帶綁住。他把電線貼在狗的皮膚上,然後接上直流電系統。「我們先通上三百伏特的直流電,」布朗宣佈。當電流通過時,狗憤怒嚎叫,奮力掙扎。「請各位注意觀察,儘管我們的實驗對象十分狼狽,健康狀況卻還不錯。」布朗報告。

然後,他把電壓加強到四百伏特。這一回,狗一直流口水,可憐的狗不停地掙扎,嚎叫轉變為呻吟。布朗繼續把電壓加強為七百伏特。狗震顫不已,眼珠轉動,幾乎喘不過氣來。「最後,我們把電壓增強為一千伏特。」布朗宣佈,他提高嗓門,壓過狗兒痛苦的呻吟聲。

觀眾看得目瞪口呆,有幾個人提出抗議,還有幾個人站起來,一、兩個人乾脆厭惡地走出禮堂。但是,布朗仍然繼續實驗,似乎對於動物的痛苦和觀眾的憤怒都無動於衷。狗可憐地哀叫幾聲後,就倒地不起,禮堂中瀰漫著毛皮和肌肉燒焦的味道。

幾分鐘後,電線重新接上了交流電系統,並且傳輸三百伏特的交流電到狗身上,狗幾乎立刻命喪黃泉。布朗正打算牽另外一隻狗到講台上時,其中一名觀眾站起來,表示自己是「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的代表,要求立刻停止實驗。其他人也同聲附和,說布朗進行這種野蠻「實驗」是可恥的行為。他們指出,在還沒有接上交流電之前,這隻狗已經性命垂危,而且連接交流電系統的電線上沒有安裝繼電器,所以電流實際的流通時間更長。

在眾怒下,布朗不得不停止實驗,但是他並沒有就此罷手,仍然繼續以殘忍的手段展示交流電的危險。在克服了防上虐待動物協會的法令限制後,他在三天內回到同一個舞台上,向類似的群眾做了同樣的實驗。這次,他以四百伏特以下的交流電殺死了三條狗,同時顯示另一隻通上直流電的狗卻直到電壓升高到一千伏特才被電死,儘管死的時候,全身有如一塊焦炭。

接下來三個月,布朗和助手在群眾面前電死了一頭馬、一頭牛、和更多的狗。同時,他還在門羅公園和愛迪生稱為「清理工」的一群人執行了幾百次動物電刑。實驗通常在夜間進行,以降低動物電擊時的慘叫聲對鄰居的干擾。
有一次,愛迪生的左右手巴奇勒幾乎在實驗中喪命。他拚命想把一條特別好動的小狗按在電椅上,結果受到幾百伏特的電擊。

他們為了扭轉輿論,反對交流電系統,殘酷地將愛迪生實驗中電死的狗屍照片寄給報社,有些照片甚至大喇喇地出現在紐約街頭的海報上。當布朗和愛迪生愈來愈賣力掌控輿論時,他們同時也花了很大工夫,試圖說服當局制定反對交流電系統的法令

儘管布朗和愛迪生並未成功推動反交流電的法律,但他們卻成功地將家庭用電應採取哪一種電流形式,變成備受矚目的公共議題。斥責和批評的聲浪從哥倫比亞礦業學院禮堂擴散到《紐約時報》的版面。一八八八年十二月十三日,《紐約時報》刊登了威斯汀豪斯的投書,聲稱布朗「領的是愛迪生電燈公司的薪水;如果繼續成功地推廣交流電系統,愛迪生公司的生意會大受影響,因此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愛迪生的代言人自然會不擇手段,企圖防止交流電系統日漸普遍。」威斯汀豪斯又指出,他的西屋公司在一八八八年十月賣出了四萬八千個電燈,而根據愛迪生自己的數據,愛迪生電燈公司整年的訂單只有四萬四千個燈泡。「我在此毫不猶豫地指控,他們做這些實驗(他是指布朗和愛迪生的動物實驗)並非出於科學的興趣或安全上的顧慮,而是試圖在社會大眾的腦海中製造偏見,反對使用交流電系統。」
報紙在五天後刊登了布朗的回應。他自然駁斥了威斯汀豪斯的一切指控,否認試圖操弄科學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論點。他還下了個孩子氣的結論:「因此,我要向威斯汀豪斯先生下戰書,邀請他和我一起在電力專家面前,讓交流電穿過他的身體,而我則讓直流電穿過我的身體……先從一百伏特的電流開始,然後慢慢地每次增加五十伏特,直到其中一人哭叫求饒,在大家面前認錯為止。」

當威斯汀豪斯理智地拒絕了這個「決鬥」的荒謬提議時,布朗稱他為懦夫,並且指控威斯汀豪斯寧可讓社會大眾承擔自己也不願意承擔的風險。顯然,在這場電流之戰中,布朗和愛迪生過去所擁有的客觀科學態度,早已完全為商業野心所蒙蔽。

一八八八年,愛迪生才四十一歲,但是已經開始走下坡,不再是從前那個勇於冒險的發明家。他依然聲譽崇隆,是大眾眼中的大人物,但是他的活力和探險精神卻已不再。歷史學家帕瑟(Harold Passer)在描述早期的電力工業時,特別寫道:「一八七九年的愛迪生是個勇敢的發明家,一八八九年的愛迪生,則是個謹慎保守的現狀捍衛者。」
即使愛迪生身邊的資深員工都開始對這位著名發明家、和他幾近瘋狂的夥伴產生幻滅,懇求他接受交流電系統,而不要浪費時間做無謂的抗爭,進一步傷害公司的聲譽。今天許多證據已經清楚顯示,即使當愛迪生還在奮力攻擊交流電系統時,他麾下幾個具有獨立思考精神的研究人員已經在門羅公園進行交流電的實驗。但布朗可不是那麼容易降伏的人,而愛迪生也沒有聽取忠言,約束布朗,反而鼓勵他再接再厲。

愛迪生還資助布朗出版了一本著作,書名為:《交流電與直流電對生命危害程度的比較》(The Comparative Danger to Life of the Alternating and Continuous Current),書中除了蒐集了媒體報導和演講內容,以及關於公開動物實驗的描述外,還包括了從許多不實來源引用的報告,譴責在家庭中採用交流電系統的做法。布朗還在一八八九年初,由愛迪生出錢贊助,出版了一份宣傳小冊子,並且將小冊子寄給美國所有超過五千人口的城市市長、政界人士、保險經紀人和商界人士。

布朗在小冊子一開頭就宣稱:「以下我所談的是生死攸關的事情,可能直接關係到你每時每刻的安全。」接著,他就開始詆毀威斯汀豪斯和特斯拉的供電方式,宣稱他們只關心商業利益,並且毫無根據地描述交流電使用者如何無辜喪命。他稱交流電為「劊子手的電流」,最後他懇求讀者盡一切力量,在他們的城鎮中嚴禁使用三百伏特以上的電流,如此一來,威斯汀豪斯的系統根本無法運作,他們的交流電系統必須在人口密集區附近裝設調降電壓的變壓器。

一八八九年十月,威斯汀豪斯親自撰寫了一本書來回應這些攻擊,書名為《使用交流電系統傳輸電力的安全性》(Safety of the Alternating System of Electrical Distribution),他以清晰的說明捍衛自己的事業,並且證明如果遵循正確的指示,使用交流電系統來供電給家庭、辦公室、劇院和工廠都安全無害。

於是,由帶有偏見的新聞記者和善於作秀的公眾人物所撰寫的類似小冊子與文章你來我往,好不熱鬧,雙方的論戰逐漸演變成人身攻擊,而且吸引了愈來愈多的支持者。當殺人犯克瑞姆勒於一八九○年八月在電椅上慘遭折騰而死後,媒體對電流之戰的報導更達到白熱化。

愛迪生透過布朗的幫助,極力推動電椅行刑的方式,因為他視之為創造戲劇效果的大好機會,可以證明交流電是一種足以致命的電力傳輸形式。布朗和愛迪生聯手遊說政客,彷彿魔術大師般舉辦了許多場公開示範,同時竭盡所能地操弄媒體報導。


 

第一章先發明者才是英雄 (博客來書店連載)

http://www.books.com.tw/books/series/series9573251027-1.php

《毒舌頭與夢想家》反映了科學家人性本惡的一面,在這裡,這些偉大的科學家不再是頭戴光環的超凡人物,他們和你我這些凡人一樣,面對事業(科學)生涯裡的重大競爭、與步步進逼的競爭對手,稍有不慎到手的鴨子可能就飛了,遑論隨之而來的名與利。在科學的世界裡,是頭腦的競技,也是人性的考驗,所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世人只永遠記得第一名,第二名什麼都不是。在道德與尊榮(想想諾貝爾獎吧)之間,你要哪一個?獨自落寞或受萬人膜拜?沒有方程式、也沒有滔滔不絕的科學論述,我們看到了一個個精采的故事與人物在千年長河中,依序登場,看到了人類最偉大心智的迸放,也看到了人性的卑劣與掙扎,看到你我崇拜的英雄不堪的一面,是驚愕,但卻有著更多的諒解。想想,沒有了他們不凡的想像與偏執的不服輸個性,今天的科技文明或許是另一番面貌,科學史恐怕也會死寂許多,我們也看不到言語辛辣的牛頓說出:「如果我能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暗諷對手之一虎克是個畸形的小矮子。科學因為人性而更人性,也益發精彩。

第一章 先發明者才是英雄

一七一一年十月,倫敦 英國皇家天文學家佛蘭斯提恨不得跑到英國皇家學會的樓上,朝著牛頓的鼻子狠狠打一拳,但是為了保持紳士風度,他強忍了下來。於是,佛蘭斯提在僕人攙扶下,慢條斯理地一步步爬上宏偉的樓梯,進入議事廳,而牛頓就在那兒等著他。

一七一一年,牛頓如日中天,是全世界最有名的科學家。六年之前,他才剛受封為爵士,同時又擔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和皇家鑄幣局局長,兼具科學巨擘和政府官員雙重身分。他所主持的皇家學會影響力與日俱增,而且兩個月前才剛遷至位在倫敦心臟地帶的﹁鶴苑﹂現址,首度有了自己的家。

儘管英國皇家學會的宗旨是促進自然哲學家之間的合作,但學會其實是由一群愛好辯論的富有紳士所組成。皇家學會的使命是:﹁透過實驗,增進對於自然和實用藝術的了解,以榮耀造物主,並應用這些知識,增進人類福祉。﹂在這方面,皇家學會對於科學的進步確實頗有貢獻,但是許多對皇家學會貢獻良多的院士卻互相瞧不起,幾乎沒有辦法共聚一堂討論事情。

牛頓和佛蘭斯提就是最好的例子。

兩人幾乎從不交談,早在一七一一年之前,他們就不斷阻撓對方的研究,並且一逮到機會就羞辱對方。

在一七一一年這個十月天的午後,牛頓把皇家天文學家佛蘭斯提當跑腿小弟般召來,而佛蘭斯提為了表示反抗,故意姍姍來遲。牛頓當時宣稱,皇家天文學家應該大方地和科學界分享他的發現,指控佛蘭斯提拒不提供資料。

其實,他們倆人已經累積了近二十年的宿怨,這場爭辯只不過是長期角力的尾聲而已。佛蘭斯提知道牛頓之所以索取這些資料,是為了把數據加進︽數學原理︾增訂版中。而且他覺得自己被利用了,他自認一輩子盡心盡力,卻只領到微薄的薪水,而牛頓在科學界一言九鼎,深具決策影響力,對此自然難辭其咎。

在皇家學會一樓華麗的議事廳中,可以透過大玻璃窗欣賞庭園的景致。佛蘭斯提慢慢坐下來,以挑釁的眼光瞪著皇家學會會長。 牛頓立刻問佛蘭斯提,是不是終於把他要的資料帶來了。佛蘭斯提微微一笑,答說沒有,然後提高嗓門,不高興地說:﹁你們搶走了我多年來辛苦耕耘的成果。﹂ 牛頓高聲回答:﹁那麼,我們就是強盜囉?﹂自認受了多年委屈的佛蘭斯提再也按捺不住,接著就發生了皇家學會有史以來最激烈的爭吵。

傍晚時分,許多皇家學會的人員都擠在門外偷聽這場爭吵,牛頓怒斥佛蘭斯提是『笨蛋!』皇家天文學家則回罵六十九歲的牛頓爵士為『可惡的小偷!』他們激辯了幾個小時。佛蘭斯提說牛頓想要以不正當的手段,從皇家天文台取得資料,牛頓則反駁,他索取這些資料可是經過皇室的批准。最後兩個人都筋疲力盡,堅不從命的佛蘭斯提衝回他的私人王國—位於格林威治的皇家天文台,牛頓則繼續動腦筋想新的法子讓佛蘭斯提低頭。

儘管這是牛頓生前和其他科學家的諸多衝突中最戲劇性的一幕,但卻不是最傷感情、又拖得最久的衝突。

時間拉得最長的衝突,莫過於牛頓與萊布尼茲之間長達三十年的對立:英國最知名的科學家牛頓和﹁歐陸的牛頓﹂萊布尼茲都宣稱,自己才是﹁微積分﹂的首位發明人。

但是,要了解這場爭端從何而生,以及這場爭端在科學發展史上的意義,我們必須先了解位於爭端核心的兩位科學家的性格,以及當時的社會氛圍。

牛頓在一六四二年聖誕節當天,出生於英國林肯夏郡的小村莊烏爾索普︵Woolsthorpe︶,是家裡的獨生子。牛頓是遺腹子,父親在他出生前就已過世,留下母親獨自經營家族的小農場。儘管牛頓的家境不算富裕,但在當時還稱得上小康,生活水準相當於今天擁有自用住宅的中產階級家庭。事實上,牛頓在孩提時期可以說是過著悠閒的田園生活,只不過在他三歲時,母親漢娜決定再婚,把牛頓留給年老的祖母照顧,祖孫二人在祖傳的老莊園中相依為命。

家庭變故帶給牛頓很大的痛苦。多年後,他透過紙筆寫下對繼父的痛恨。史密斯牧師成為牛頓的繼父時已經六十三歲,比牛頓的母親足足大了三十多歲。研究牛頓私人筆記的心理學家和歷史學家指出,牛頓在筆記中表示,直到在劍橋念大學時,他還時常夢到自己親手殺死繼父和母親,以報復他們帶來的傷害。

漢娜再婚後八年,史密斯就過世了,期間兩人生育了三個子女。牛頓在紙上大吐苦水,字裡行間充滿了對同母異父手足的怨恨和輕視。 牛頓上大學後,在懺悔的告白中︵也就是後來所謂的﹁費茲威廉筆記﹂,列出自己的罪過,包括﹁威脅要放火燒死我的繼父和母親以及他們的房子﹂,還有﹁巴不得某些人死掉﹂。

其實,不難理解牛頓為什麼會如此沮喪。史密斯對繼子漠不關心,堅持妻子必須把全副心力拿來照顧新家庭上。在牛頓眼中,繼父等於從他身邊搶走了母親。當時年幼的牛頓一定以為自己做了什麼可怕的壞事,母親才會不告而別。而成長期間,母親偶爾會出現,卻在短暫逗留後,又不告而別,更增添了他的困惑。

但是,最令人驚訝的是,私人筆記顯示,牛頓的痛苦似乎與日俱增。他並沒有因為年齡漸長而淡忘了童年不愉快的回憶,忿恨之心反而愈來愈強。 牛頓在幼年時期,並沒有展現出石破天驚的天分。他在家鄉最大的城鎮格蘭森的小學和中學就讀時,以善於製作風車、燈籠、風箏和日晷模型聞名,但大半時候,牛頓在旁人眼中,只是個成績中等、悶悶不樂的孩子,直到十三、四歲時,才逐漸在課業上嶄露頭角。

據說有一天在上學途中,班上的小霸王對著牛頓的肚子打了一拳。牛頓氣壞了,向小霸王下戰書,要求放學後大打一場。儘管對手的個子高大許多,牛頓卻打贏了這場架,而且一路拖著對手去撞牆。

和這名挑釁的同學比起來,牛頓平常在學校的成績顯然略遜一籌,因此當這孩子摀著血流不止的鼻子時,牛頓貼近他的臉龐,誓言要在課業上贏過他,奪得全校第一名。他果然說到做到,一年內,牛頓就成為學校的明星學生,更是校長史篤斯︵Henry Stokes︶的寵兒。

 

到底這些傳聞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件事似乎標示了牛頓人生的轉捩點,從此他愛上了讀書,終日埋首書中,母親為此簡直氣壞了。

牛頓十一歲時,繼父史密斯過世了,於是母親漢娜回來家鄉經營農莊。漢娜一點也不在乎牛頓的成績好不好,一心只指望長子學當好農夫,有朝一日能接管家族產業。

牛頓卻完全無視於母親的反對,在畢業於劍橋大學的舅舅艾思考夫的協助和史篤斯校長的支持下,他仍然選擇走自己的路。當時牛頓已經掌握了一些有用的資源,展開了自學的過程。史篤斯校長提供他許多書籍閱讀,而已故的繼父也擁有一個藏書可觀的圖書室,只是過去一直乏人問津。

牛頓有一陣子在學校附近賃屋居住。房東克拉克先生是位藥師,他的哥哥約瑟夫.克拉克博士曾經是劍橋大學的學者。克拉克在哥哥過世後,允許年輕的房客閱讀哥哥的藏書,因此牛頓在進劍橋之前,就已經開始接觸到笛卡兒、伽利略、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等人的著作和其他經典。 大學時代,牛頓仍然與周遭世界格格不入。他唯一的朋友是室友威金斯 ,並且和首任盧卡斯講座教授、當時才三十出頭的數學家巴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牛頓生性孤僻,他把所有的時間和心力都花在讀書上,對於飲酒作樂和賭博等其他學生熱中的活動,一律敬而遠之。年輕的牛頓是傳統的清教徒,總是遭到好逸惡勞的同學無情的嘲笑,這群同學通常都出身富豪之家,對於讀書毫無興趣。後來,他愈來愈傾向非正統的宗教觀,信奉被視為異端的亞流教派;亞流教派是英國一六八九年通過的宗教寬容法除了羅馬天主教之外唯一刻意遺漏不提的教派。

於是牛頓也成為煉金術士,而且花在研習這門古老技藝的時間,比花在科學研究的時間還多,後來當上盧卡斯講座教授後,更深深沈迷於煉金術,還寫了數百萬字的文章討論煉金術。牛頓過世之後,有人說他擁有當代最好的煉金術教材。更重要的是,他最偉大的科學成就即萬有引力定律、三大運動定律和光學理論,都是融合了數學、天文觀察和煉金實驗的思想精華。

儘管牛頓的宗教傾向以及他對煉金術的沈迷,與本章的故事主題沒有直接關連,我們仍然需要體認到,牛頓無論在科學研究或宗教信仰上,都選擇了一條悖離傳統的道路。

牛頓隱密和孤僻的性格,不可避免地造成某種程度的偏執,儘管身為學術界後起之秀,他需要向外界證明自己的實力,但他仍然怯於發表自己在科學上的發現。唯有當他發現其他數學家早已捷足先登,搶先發表了他的數學觀念時,牛頓才會迫不得已站上舞台中心。

當時數學家麥卡托對於牛頓尚未公諸於世的想法自然毫無所悉,自顧自地推出了名為︽對數法︾︵Logarithmotechnia︶的著作,討論對數的應用,無意中搶了牛頓的鋒頭。

牛頓也因為受到這件事的刺激,加上巴羅大力勸說,終於同意加入科學界的喉舌,也就是剛在倫敦成立的英國皇家學會,並在一六七二年一月成為院士。

皇家學會是個鼓勵辯論和討論的論壇,在這裡,牛頓第一次有機會和其他科學家、數學家與哲學家溝通交流。但是,儘管對大多數的思想家而言,皇家學會是個朝氣蓬勃、深具啟發性的環境,這裡卻讓牛頓性格中的陰暗面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

不可避免的結果是,牛頓和學會中其他同樣自以為是且聲望崇隆的學者,發生了一連串激烈的衝突。 牛頓成為皇家學會院士之後沒幾個月,就發生了第一次衝突,和他交手的是皇家學會的實驗評議委員虎克。

虎克和牛頓一樣,自視甚高。他能力強,工作又賣力,不過只要當時出現任何重要的發明或發現,他都堅持自己早已拔得頭籌,比同輩科學家早一步有同樣的發現,但是幾乎每一次他都無法證明自己的說法。虎克總是有辦法找到藉口,為自己為何提不出任何圖形、模型或解釋作為證據而辯白;儘管同僚都很尊敬他,大家也都很清楚他這種惱人的習慣。

想要牛頓和虎克這麼自我中心的科學家,在同一個科學﹁俱樂部﹂中和睦相處,不啻天方夜譚。第一次衝突的引爆點是,牛頓打算提供皇家學會一具鏡筒只有六英寸長的反射式望遠鏡。

傑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oogle 變成臉書人才訓練所

更新日期:2010/11/13 10:46 編譯何信彰/綜合外電

過去總是名列矽谷人最嚮往公司前幾名的Google,如今面臨人才外流到Facebook等新創網路公司的難題,矽谷搶人大戰再度浮上檯面。

 

是什麼原因讓員工不再樂意為Google效命呢?答案就是Facebook的待遇較高。

 

根據薪資調查網站Glassdoor.com的資料,在Google工作的軟體工程師,平均的年度基本薪資為9萬8,814美元,少於蘋果、雅虎、思科,更遠低於Facebook的11萬500美元。

 

即便Facebook的紅利比Google還要少,但把平均底薪和紅利相加比較,Facebook仍高於Google,也難怪Google日前宣布,為提振士氣,明年1月將為全球2.3萬名員工加薪10%。

 

Google加薪就是要遏止Facebook等公司的搶人動作。華爾街日報報導,網路新創公司大舉徵才,對於有經驗工程師的需求尤其孔急。

 

Facebook和其他新公司握有一項Google已不再有的徵才利器:未上市股票。而且在股票之外,Facebook等公司給平均年薪也不手軟。

 

協助矽谷科技人才就業的瓦拉莉說,她有位今年春天從史丹福大學工程系畢業的客戶,近來成了Google、Facebook和其他公司爭搶的對象。

 

其中一家公司以12.5萬美元聘用他之後,其他失之交臂的公司目前更加碼到17.5萬美元想挖角。

 

Facebook目前有1,700名員工,比一年前的1,000人快速成長70%。

 

推特(Twitter)目前員工數為300人,比一年前的99人更暴增203%;總部設在舊金山的Zynga公司說,去年此時只有450名員工,目前已擴編到1,250人,其中不乏來自Google、微軟等大企業的員工。

 

近來矽谷搶人動作不斷,Google和Facebook更身處風暴中心。

 

近來從Google投奔Facebook的包括Google地圖共同創辦人拉斯穆森(Lars Rasmussen)、Chrome瀏覽器的工程師帕帕基波斯(Matthew Papakipos)、Android資深產品經理曾毅立(Erick Tseng)和廣告主管費雪(David Fischer)。

 

其實搶人大戰在矽谷本來就不是新鮮事,成熟的科技公司通常要和新進的公司搶奪人才。

 

Google幾年前也是從雅虎、微軟等公司挖角,如今風水輪流轉,開始面臨人才流向更熱門公司的無情現實。

 

傑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大研發 隱形斗篷可望成真

更新日期:2010/11/07 04:11

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哈利波特》小說或電影中的「隱形斗篷」將拜高科技之賜成真!

 

台大物理系教授蔡定平已研發出製作斗篷的材料─「環型線圈式超穎材料」的樣品,相關論文還登上十一月五日最新一期的科學(Science)月刊。

 

蔡定平表示,所謂的隱形斗篷,是斗篷的「材質」會讓人看不見斗篷,簡單說,斗篷的材料「環型線圈式超穎材料」可以改變光的路徑,使光繞圈圈或者使光轉彎,就成了隱形斗篷。

 

蔡定平進一步說明,超穎材料是近幾年剛興起且十分重要的一種新型材料,主要特性是可以讓人輕易地用它來操控光或電磁波,以達成過去在人類文明中不可思議或無法達成的事。

 

例如讓光或電磁波變頻、增強,變慢或轉彎等,可廣泛地應用在雷射製作、隱形遮蔽裝置、高增益天線、光通訊、光儲存、光學顯示器、光電感測器、智慧化太陽能管理、光電照明等。

 

蔡定平教授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目前也積極開拓將「環型線圈式超穎材料」,應用於能源、環境與生醫醫療器材上。

 

傑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吝嗇無罪! 科學家找到「小氣基因」

更新日期:2010/11/05 14:43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到了結帳時刻,總會發現特定友人忽然消失?德國波昂大學(University of Bonn)的研究發現,這種令人生氣的行為,源於「小氣基因」,而且平均每4人就有1人有這種遺傳基因,所以他們天生愛財如命,是名副其實的「鐵公雞」!

 

研究團隊從101名年輕男女的口腔採集細胞樣本,檢驗一種名為「COMT」的基因,這種基因已知會影響腦部化學作用,分為G和A兩種形態,團隊認為「COMT」也會影響人是否大方不吝啬。

 

研究人員給受試者看秘魯貧童「莉娜」的照片,還有她手工編織的手環,告訴他們將玩一種電玩賭博遊戲,希望他們可以從其中捐一些錢救濟小女孩,捐出全部或部分獎金都可以,金額沒有設限。

 

結果,帶有G型「COMT」的受試者中,逾20%把獎金全數捐給莉娜,但帶有A型的卻不到2%,平均而言,帶有A型「COMT」這種基因的受試者,捐款總額不到全部捐款一半,顯示帶有A型「COMT」者天生擁有「小氣基因」。

 

不過,「小氣鬼」可不要開心的太早,心想終於有合理的藉口可以一毛不拔,因為曾有研究指出,吝嗇與否不僅受先天基因影響,與後天教養和宗教等因素也有關聯。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社會認知與情感神經科學》(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期刊。

傑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星發現硫化物 有望為地球暖化解套!

更新日期:2010/11/05 12:56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地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目前學術界認為最有效的方法,便是運用「地球工程法」,也就是在平流層導入硫酸鹽,幫助降溫。據一篇刊載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的論文指出,金星高層大氣中已經證實含有硫酸;也就是說,科學家們不能在地球上進行的實驗,可透過金星這個天然實驗室進行觀察!

 

中央研究院指出,為地球平流層導入硫酸鹽雖能降溫,但卻會影響臭氧量,將臭氧洞的回復延後數十年;因此,「地球工程法」效果如何尚待檢驗,但地球卻不能拿來輕易的試驗,學界目前僅能透過火山爆發產生的硫酸鹽進行觀察。

 

而今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梁茂昌博士等科學家,已證實了金星高層大氣有硫源,無疑是解決地球暖化問題的最佳參考。研究團隊發現,金星大氣的硫含量比地球大氣層多出1千倍,因此,不能在地球實驗的「地球工程法」,未來可透過觀察金星來了解。

 

據悉,金星表面受到一層厚厚的硫酸液滴雲層完全的包覆,液滴層中含有約15%的水,而地球在地表高度18-22公里的範圍中,同樣也有一層天然的類似薄層;兩顆行星上相同的是,當這些液滴形成時,二氧化硫(SO2)都需要氧化為三氧化硫(SO3),過程中並結合水(H2O)形成硫酸(H2SO4),然後再與額外的水凝結,形成液滴雲層。

 

傑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屆台挪經合會 聚焦綠能發展

更新日期:2010/10/30 11:26

(中央社台北30日電)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與奧斯陸商會,29日(當地時間)在奧斯陸合辦「第一屆台挪經濟合作會議」。雙方就再生能源與環保科技等產業合作進行會談,會後並簽署聯合聲明,成果豐碩。

 

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Chinese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ssociation,CIECA)去年6月19日由秘書長劉大俊與奧斯陸商會(Oslo Chamber of Commerce,OCC)會長拉加納斯(Lars-Kare Legernes)簽署備忘錄,同意舉辦「台挪經濟合作會議」。

 

拉加納斯今年6月應邀訪問台灣,了解產業發展現況。

 

CIECA訪問團一行15人於10月28日至30日訪問挪威,還參訪立恩威驗證公司(Det Norske Veritas,DNV)、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及奧斯陸研發中心(Forskningsparken),深入瞭解再生能源、通信及生技產業的發展。

 

此外,台挪雙方也就未來加強相關產業的合作達成初步共識,並建立了聯繫平台。

 

挪威主流政論雜誌「現代雜誌」(Nytid)在會前專訪中華民國駐挪威代表于德勝,內容特別提到這次的交流活動,並強調台灣可扮演挪威赴中國投資的門戶,更能提升台灣在挪威市場的能見度。

 

訪問團由台灣機器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黃博治擔任團長,團員包括中國石油、台達電子、美卓國際、松井整合科技、浩然科技及瞻營全電子等公司。991030

 

 

 

傑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突堤效應堆積 影響養殖漁業

更新日期:2010/10/30 04:11

自由時報記者劉力仁/台北報導〕台大地理系教授林俊全表示,六輕工業區興建之後,北部海岸變動較為輕微,南部因為河川輸沙量減少,加上北部的堤防、工業區攔阻漂沙,因此呈現較為嚴重的侵蝕現象;雲林縣政府及當地漁民質疑養殖漁業有影響,是跟雲林抽沙地點還有地形變化有關。

 

雲林縣政府水利處表示,六輕興建後,突堤效應造成北側淤積,影響濁水溪排洪能力,南岸沙洲則逐年萎縮,對於雲林縣海岸地形變化造成極大影響,另外,潮間帶變化太大,影響沿岸生態,也減少沿近海魚撈產量。

 

台塑表示,在六輕設廠之前,附近海岸地形就已呈現南消北長趨勢,六輕對當地地形並無影響,台塑將持續進行拋沙養灘作業,抽取北邊淤積的沙,補至南邊侵蝕之處。根據漁業署年報,六輕設廠後,當地漁獲量並未減少。

 

傑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灌排不分離 污染難防治

更新日期:2010/10/30 04:11

記者謝武雄/特稿

 

桃園縣陸續出現金屬污染農田案件,縣政府環保局水質保護科長林立昌直指,造成金屬污染的源頭就是灌排無法分離。他指,工業排放污水,雖然合格,但還是含有重金屬,再拿放流水長期為農地灌溉水源,才是污染主因。

 

縣內金屬污染首推觀音鄉的高銀及蘆竹鄉的基力兩化工廠造成的鎘米事件最具知名度,這兩地都是民國七十年代發生的,但污染土地目前都還在整治中。

 

縣府環保局採排客法的方式進行土壤改良,除了水平、垂直翻土外,必要時還會採取換新土稀釋的方式。顯然土地一旦遭金屬污染,要復原並非一朝一夕。

 

金屬污染會造成人體金屬中毒,林立昌強調,各種金屬污染對人體危害程度不盡相同。過量鎘金屬污染會導致「痛痛症」,但銅金屬污染對人體危害情況不多見,這是因為肝臟排泄銅能量極強,人體也需要微量銅來維持生命,除非是喝下硝酸銅或硫酸銅溶液才會中毒,但也有極少數的病例是肝臟分解銅的能力喪失導致銅中毒。

 

林立昌表示,目前工廠排放水可以藉由灌溉水路排放,雖然排放水符合放流水標準,但仍然有微量重金屬,長期灌溉還是會造成土壤污染,目前縣府針對這樣的狀況已經成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預防整治推動小組,分成工業區、農地組、加油站、非法棄置場進行管制,並積極推動灌排分離的制度,保障農業用水的安全。

 

他說,工廠排放的情況就像戴奧辛一樣,雖然排放都符合標準,但長期累積在土壤內,如果工廠旁有河流,放牧的牛吃了土壤上的草,連帶的就把戴奧辛吃到肚子裡,這種情況就像鎘污染的稻子一樣,因此,未來除了排放管制外,總量管制更重要。

 

傑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尖端科技有藝思 夢想館大解密

更新日期:2010/10/30 03:00 周志豪/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周志豪/台北報導】

 

大量應用尖端科技並結合多元藝術創作的台北花博會夢想館,自開放測試以來,成為人氣最夯場館。為了在虛擬的情境中達到與參觀者互動目的,尖端投影技術也在其中扮演穿針引線的重要角色。

 

夢想館是本次花博會十四座展館中,唯一以台灣尖端科技融合藝術創意的數位互動展館。由工研院負責規畫,藉由最新研發的尖端技術成果與國內藝術家創意,以3D、即時互動、輕薄、撓曲或高靈敏度,打造五感體驗的互動科技。

 

除強調最新科技與精密運算,夢想館在影像呈現上為將想像空間具像化,並達到互動效果,夢想館在投影技術選擇上,也應用了相較於其他展館更為困難的科技技術,以完成包含與參觀者互動、影像拼接、非傳統的圓形及曲面投影形式等元素。

 

提供此次夢想館各項投影設備與技術的奧圖碼科技公司,亞太區總經理郭特利表示,投影機所能呈現的光影效果及易於整合數位互動科技特性,近年除商業與一般使用用途,也被許多藝術家應用於各類藝術創作,而夢想館就是一項藝術的實踐。

 

民眾進夢想館二廳後,經感應即投影化身為昆蟲、置身花粉小宇宙為花朵擔任授粉大使,或是在四廳中,觀眾將入場領取的RFID手環放置於感應機台上,所匯流而成的城市花園,以及夢想劇場中,將幾米偶動畫立體、逼真呈現,都展現高階劇院型投影機的演繹極致。

 

夢想館製作人兼工研院創意中心組長袁乃娟也表示,夢想館在引入工研院的五大項科技技術後,雖讓夢想館的展演架構獲得確立,但讓整個夢想館展演可以落實互動與藝術效果,還是要透過高科技的投影技術。

 

袁乃娟說,在先進投影技術輔助下,夢想館內的尖端互動科技與藝術家創作的呈現更臻完美。而投影技術所能滿足的藝術展演特質,也為冰冷科技注入人文的藝術呼吸。相信能讓參觀者在充滿故事性與數位互動空間中,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感官極致饗宴!

 

傑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洲電信公司衛星發射後失聯

更新日期:2010/10/30 03:35 F80趙中麒

(法新社巴黎29日電) 歐洲電信衛星傳播公司(Eutelsat Communications)今天表示,由於出現異常狀況,W3B電視衛星在由阿利安火箭(Ariane)發射升空次日,就與該公司失去聯繫。

 

歐洲電信衛星公司發表聲明說:「本公司宣佈,因為1個異常狀況,我們失去了W3B衛星。衛星發射升空後,偵測發現,問題出在衛星的推進系統。」

 

阿利安太空公司(Arianespace)昨天表示,阿利安5號火箭已自蓋亞那(Guyana)基地成功將歐洲電信公司5.3公噸的W3B衛星以及兩公噸的BSAT-3b衛星發射升空。(譯者:中央社趙中麒)

傑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陽能飛機創下飛行紀錄

更新日期:2010/10/30 02:50

(法新社日內瓦29日電) 航空當局今天證實,1架於7月日夜不停飛行的瑞士太陽能動力飛機,已創下多項世界紀錄,包括在太陽能飛機類別中,飛行時間最長和飛行高度最高的紀錄。

 

國際航空聯盟(International AeronauticalFederation,FAI)表示,「太陽動力號」(SolarImpulse)在空中歷時26小時10分19秒,成為飛行時間最長的太陽能飛機。

 

它也創下9235公尺最大飛行高度紀錄,以及最大升幅8744公尺紀錄。

 

「FAI恭喜飛行員波許柏格(Andri Borschberg)和參與太陽能動力的整個團隊,達成輝煌成就。」

 

這架實驗單座飛機有著與大型客機同尺寸的太陽能板,利用白天14小時的飛行取得動力,同時也能充飽電以供夜間飛行。

 

FAI主管人員梅爾(Marcel Meyer)告訴法新社,這也是這架擁有4年歷史的太陽能飛機,飛行壯舉首度受到正式認可。(譯者:中央社盧映孜)

傑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噴嚏」會打不會寫! 手寫輸入衝擊

更新日期:2010/10/30 12:50

電子產品風行觸控螢幕,輸入模式可以用手寫,不過很多民眾也發現,很多字怎麼要用的時候,卻想不起來怎麼寫,平常用鍵盤輸入沒問題,一到用手寫就寫不出來了,其實這種電腦使用症候群,普遍出現在兩岸年輕人身上,不少漢學家還很擔憂漢語書寫文化會遭到衝擊,不過隨著手寫輸入的風行,民眾似乎又找回用手寫字的感覺。

 

記者:「『嚏』怎麼寫?」民眾:「嚏?」記者:「確定嗎?好像不是喔!」民眾:「三點水。」

到底會不會寫啊?「噴嚏」怎麼寫也要想這麼久。民眾:「三點水,一個弟。」

還是寫錯了,打噴嚏的「嚏」可不是流鼻涕的涕,那烏龜的「龜」會不會寫呢?民眾:「龜,會啊。」記者:「你寫一下好不好?」

寫對了,扳回顏面,不過就算不會寫,在觸控螢幕上用畫的,也會跑出來;會認字但是寫不出來,現代人很常見,就是因為打鍵盤打太多,少了用手寫的機會。民眾:「已經跟國文課本脫離很久了,所以基本上你會很少去寫字,都用打的,不是用寫的。」

打一篇文章,第一行就可以看到火星文,不用國字,用的是注音符號來代替,「3Q」到「orz」,其實是感謝得五體投地,英文字母加數字也用上了,這也難怪,筆畫多的國字就不會用了。

其實這種現象不只在台灣,對岸的中國大陸也有相同狀況,調查顯示,8成3的大陸民眾承認,自己有提筆忘字的經歷,7成4的人表示,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手寫機會不多。民眾:「打一打,會,要寫的時候就不會了。」

漢學家對中國古老書寫的前景很擔憂,不過現在觸控螢幕風行,輸入模式用手寫,大家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字不會寫,民眾不得不重新開始回憶困難的字如何寫,觸控模式的流行,也意外喚起民眾用手寫字的感覺。

傑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最快電腦 中國天河1號領先

更新日期:2010/10/29 04:11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每半年公布一次的「世界最快電腦五百強」名單下月即將出爐,中國新研製的「天河一號」二期系統超級電腦性能有望在全球奪魁,華爾街日報二十八日指出,這再次顯示中國日益強大的科技實力,恐令美國坐立難安。

 

天河一號由中國國防科技大學研發,耗資六億人民幣,布建在「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採用繪圖晶片大廠英偉達(NVIDIA)的繪圖處理器和英特爾公司的標準微處理器。

 

超級電腦能協助解決一些最複雜的科學難題,包括模擬新藥等商品、武器設計及密碼破譯等國防相關應用。美國科技公司及國家實驗室一直稱霸這個領域,但二○○二年美國在超級電腦戰首度輸給日本,美國政府全力反擊,終於在二○○四年奪回王座並保持至今。

 

英偉達指出,天河一號二期系統速度達每秒二.五千兆次的浮點運算能力(2.5 petaflops),使用了七千一百六十八顆NVIDIA Tesla M2050繪圖處理器,以及一萬四千三百三十六顆英特爾處理器。

 

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級電腦「美洲豹」是由克雷公司製造、安裝在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速度達每秒一.七五千兆次浮點運算。中方二十八日宣稱,天河一號二期系統的性能是美洲豹的一.四二五倍。

 

傑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